乡村新“号”角|汾市:土地“轮班干” 一地双收粮豆满仓
2025-08-06 15:36:2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黄玲艳 | 作者:雷婉婷 邓圣立 陈丽羽(实习)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676

龙源临武客户端8月6日讯(记者雷婉婷 邓圣立 实习记者 陈丽羽 )近日,临武县汾市镇140亩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”示范点迎来丰收季。在“轮班干”模式的科学运作下,这片土地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,粮豆满仓。

走进示范田,大型收割机在玉米田间隆隆作响,金灿灿的玉米棒与农民的笑脸交相辉映,机器的轰鸣与丰收的欢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。

据种植大户石建辉介绍,他们今年采用了专用玉米收割机,玉米亩产可达1500斤,自28日陆续开始收割。

作为当地首批尝试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”的先行者,石建辉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24年,他响应政策号召,流转了140亩荒地开始试验种植。由于是第一年试种,亩株数没有达标,加上管理没有跟上,品种选择出了问题,玉米总产量只有5万斤。

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创新的绿色增产模式,它通过科学配置作物间距、优化光热资源利用,实现“玉米不减产,多收一季豆”的目标。然而,面对这一技术要求颇高的新模式,精准把控植株间距和品种选择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。为了攻克这些难题,石建辉先后多次参加专业培训,通过反复摸索,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法。

石建辉告诉记者,今年种植的玉米选用了紧凑型、耐密植的品种,大豆则选用了抗倒伏的品种。种植布局上,采用两行玉米搭配四行大豆的模式,玉米与大豆之间的间距为70厘米。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仅有效实现了采光的优势互补,还解决了玉米的边行效应问题,从而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的共同丰产。

在优化种植模式的同时,石建辉重点强化精细化管理,通过种肥同播、分区锄草、无人机植保等措施,亩产值同比提升60%。今年,基地的玉米亩产稳定在1500斤左右,大豆亩产达到了286斤,总产量预计超过15万斤,总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,较第一年实现净增收超10万元。

石建辉表示,大豆的生长周期比玉米略短,大豆收割后还可以种植秋季南瓜,从而实现十月份上市销售。这样一来,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,实现利益的最大化。

自2021年试点以来,该模式已推广至全镇1000余亩土地,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200万斤,带动150余户农户增收。

“下一步,我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,积极引导更多种植大户参与其中,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全程技术指导,力争实现更高产量和更好效益,切实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。”汾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曹小芳表示。

编后语

“轮班干”,干出双倍粮,挣出三份钱!汾市镇的创新实践生动证明,向科技要方法,向土地要潜力,向模式要效益,是破解资源约束、端稳“中国饭碗”的智慧选择。期待这样的“金点子”在更多田野生根发芽,让丰收的画卷铺得更广,让农民的腰包变得更鼓!


责编:黄玲艳

一审:唐芳

二审:李艳玲

三审:唐薇
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